雄安旧时风物之六十五 又见炊烟升起
那天傍晚,旅途中,一个偏远的小村庄,几户人家,炊烟袅袅升起。此情此景,耳边似乎响起了邓丽君那熟悉的旋律:“又见炊烟升起,暮色罩大地,想问阵阵炊烟,你要去哪里,夕阳有诗情,黄昏有画意,诗情画意虽然美丽,我心中只有你。又见炊烟升起,勾起我回忆,……”当然,看到炊烟,邓丽君想到的是美丽的爱情,而我想到的是家庭的亲情和邻里的友情。记忆中,儿时一家人之间、邻里之间,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不断涌现。
夏天的傍晚,在地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收工休息休息了。
但大妈大婶们依然在忙碌。“咯~咯~咯……”,这是东院大婶在叫鸡回家了;“勒~勒~勒……”,这是西院大妈该喂她家那头肥猪了。狗吠鸡鸣,鸭鹅上岸,骡马撒欢,小街热闹起来。外边的活都忙完了,女人们赶紧忙着做饭,于是家家炊烟袅袅,满街都飘着柴火的烟味和米面的香味。吃饭前,街边的空地,是邻里们坐在一起侃大山的天下。男女老少,有的拎着麦秸、棒子皮拧成的墩子,有的拎着木头小板凳,高级点的拎着一只轻便的马扎子,围坐在一起,漫无目的地白话(方言,读báihuo,聊天,侃大山),上至国家大事,下到家长里短,无所不谈,都竭力显摆自己见多识广。如果再有几个邻家大婶大嫂跟着插话,那就短不了插科打诨,白话的内容就荤素搭配了。有嘎古的男人嘴上会不由自主地讨几句女人的便宜,一些泼辣的婶子嫂子不会甘拜下风。玩笑话,你来我往,互不相让,说出几句儿童不宜的话来也不伤大雅,大家哈哈一笑了之。有时玩笑开大了,某个男人言语间犯了妇女们的众怒,几个妇女会联起手来“武力”解决,最有趣儿的就是,把嘴上占了便宜的男人按倒在地“装个瓜”(装瓜是把人的头装进裤裆里的一种玩笑式的惩罚方式),一下子把群聊的氛围推向了高潮,围观的人们再也坐不住了,站起来,围上去,一边起哄一边大笑。累了一天了,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年代,在一起说说笑笑、打打闹闹,也许是解困解乏的最好的办法了。
“狗子,吃饭啦~”“强子他爸,吃饭啦~”有的人家饭已做熟了,勤快利索的女主人开始喊家人吃饭了。一般来说这是侃大山散场的信号,但有时大家白话得意犹未尽,有的回家端碗饭就蹲在自家门口吃,远远地回应着这热闹的话题,有的干脆回家把饭端回来坐在人群里,边吃边接着山吹海哨。
我们这些孩子对大人的话题一点也不感兴趣,只是围在大人周围做自己喜欢的事,拍方宝、弹球儿、扔兜儿、跳绳儿、踢毽儿,还有时用根小木棍儿推着瓦圈沿街跑,玩得不亦乐乎,反正大人们不散,我们是不会回家的。
吃过晚饭,天气热,睡不着觉,有的几个人凑到一起接着白天的话题依旧山吹海哨;有的一家人就坐在自家院里,老老少少凑在一起,说说自家的话题,那块园子该浇了,自留地那天该去耪了,这是常说的话题,至于张家长李家短,也只能两口子在自家小声唠叨唠叨。这一晚上的时光,也许是一家人感觉最好的,最温馨的时刻。这样的夜晚,有月亮,更好,得眼。没月亮,就只好点盏提灯(马灯)或泡子灯(带玻璃罩子的灯),没办法,那时的电力非常稀缺,十天有八天得停电,人们已经习惯了油灯的亮光,整夜有电,亮亮堂堂的,反而觉得像过节一样。累了,还可以在院子里铺上一领苇席,就躺在席子上慢声细语地唠叨,随便。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,饿了也不要紧,有现成的炒面,加糖精,加水,调一碗,大麦焦香,好喝得很;还可以切些棒子面饼子片,切两刀小葱,加水、加醋、加盐、点香油,来碗杀饼子,爽口得很;渴了,既没冰棍,也没饮料,但随时有井拔凉水,加错、加糖精,酸甜可口,太好喝了!一般人们总是待一大晚上,直到有点凉风了才回屋睡觉。有时,天气太热,就直接睡在院里,甚至转移到房顶上去了。
一晃几十年过去了,现在大街广场宽敞了,夜晚亮堂了,饮食丰富了,可就是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。唉,人啊人。
作者:周永战,雄县人民法院,13931378578。
作者专栏
本文为“雄安新区热点”(ID:xaxqhot)原创文章。
雄安新区热点(ID:xaxqhot)致力原创,创作独一无二的内容,推送有价值、有趣味、有营养的话题。投稿邮箱1702786888@qq.com。